2017年5月21日上午,由中央美术学院、景德镇陶瓷文化旅游集团主办,中央美术学院丝绸之路艺术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景德镇陶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协办,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担纲学术主持,“真的是我——王少軍艺术展”在景德镇陶溪川美术馆开幕。作为陶溪川美术馆开馆以来举办的首个艺术家大型个展,展览展出了著名雕塑艺术家、中央美术学院党委副书记王少軍先生多年以来的创作实践和学术思考,包括雕塑、水彩、陶瓷、玉器等多种艺术形式的400余件作品,以及部分个人收藏。展览以艺术家王少軍作为个案研究的对象,探讨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己关系的体悟与思考,尝试从他的作品中,探求艺术家从中国文化的优秀传统中找寻创作能量的多种可能性。
景德镇市政协主席黄康明,中央美术学院国家视觉艺术发展战略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易英,中央美术学院丝绸之路艺术研究协同创新中心执行副主任罗世平,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张子康,北京画院副院长、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吴洪亮,著名独立文化学者刘建华,《中国雕塑》执行主编唐尧,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院长马路,造型学院副院长、雕塑系主任吕品昌,雕塑系副主任张伟,协同创新办公室主任、展览策展人岳洁琼,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远长,景德镇陶瓷大学教授周国桢、姚永康、李林洪、龚龙水、陈作芳,景德镇陶瓷大学陶瓷美术学院院长吕金泉、副院长黄胜,景德镇陶瓷文化旅游集团董事长刘子力等嘉宾出席展览开幕式。陶溪川美术馆副馆长程晓媛主持活动。
展览学术主持、院长范迪安因公务未能出席展览开幕式,特委托雕塑系主任吕品昌现场代为宣读了贺信。范迪安表示,王少軍先生是在改革开放时代成长并走向成熟的艺术家,他在艺术上怀以理想,在学术上坚守信念,几十年真诚执着,不断探索,从大型主题创作到人物肖像雕塑,从多种材质雕造到水彩水墨绘画,展现出他宽阔的文化视野、丰富的艺术学养和精湛的造型功力。最为可贵的是,他将感怀社会、关切现实与表达自我、坦露心灵结合起来,塑造了一种种折射出现实与自我关系、形态多样、仪态生动的形象。他曾沿着丝绸之路感受文化交融的历史辉煌,他更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人文营养和写意语言,在塑形拿捏和纸上信笔之际,都能发自性情,归于纯粹,展现了生命之真、灵魂之真、自我之真、真诚之真。此次展览将让广大观众欣赏到王少軍先生艺术的精彩,也获得在他的作品面前反观自身的体验,同时也助力陶溪川美术馆以高水平的当代美术展览促进艺术融合创新,更具引领性和示范性。
中国美术馆副馆长张子康致辞。他谈到,王少軍始终是在对话当中来进行他对艺术的思考和创作。他有自己独特的创作理念,塑造的“角儿”充满着中国人文气息,其造型让人产生一种思考和联想,推动观众跟社会、跟他人对话。展览名为“真的是我”,旨在“真的是我。”或“真的是我吗?”之间不断产生询问,其本身也是艺术家在创作当中的不断探讨和思考,也引发了我们对未来雕塑创作的思考。
“少軍是一个特别喜欢创作的人,他的雕塑、水彩,还有琢玉的作品,都有中国人的审美观结合在里面,让我们感到特别亲近。”造型学院院长马路在发言中谈到,王少軍的作品没有任何功利色彩,没有为别人说话,说的都是自己的话。这既表达了他个人的一种心境,同时也表达了我们大家心里潜在的心境。值得关注的是,此次展览还专门展出了王少軍的个人收藏,从中可以看出他吸收了很多中国的学养,这来源于他内心的热爱,推动他去探寻更大的创作空间。
景德镇市市政协主席黄康明高度评价了此次展览的举办,千年瓷都景德镇要迈向新的高度,特别是艺术陶瓷,更需要各种艺术门派、艺术个性,材料应用和造型应用之间的在此碰撞、交融、交流,希望通过此次展览,将王少軍艺术的种子播在景德镇,在陶溪川产业园生根发芽壮大。
本次展览的策展人岳洁琼女士在致辞中介绍了此次展览的缘起和学术思考。她认为,此次展览是对王少軍先生艺术解读的“一本大书”。近年来,王少軍的作品中反复出现一个标志性形象“角儿”。“角儿”兼具东西方文化的特点,既有西方形体塑造的造型基础,又有东方泥塑的流畅线条,“角儿”或者既是“我”,又不是“我”;既可以理解为个人,也可以理解为众生,这种超然的意象具有可以做多重解读。王少軍通过“角儿”创造了一个他个人的语言系统。所以在本次的展览里,比较集中地展示了他的这个“角儿”的形象,不仅仅是个人形象在里面,也体现了众生相。希望通过他的这种案例性的启示,让艺术家能够找到自己独特的语言,也引发观者对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关系的思考。
“我的内心其实是永远安睡在一个艺术的温床里。”王少軍先生在致辞中表示,能够在景德镇这片中国传统文化的热土上举办展览,为自己提供了一种标志性引导,激发自己通过作品的表达,汇入到为中国文化奋斗的长河中去。展览题为“真的是我”, 既是针对作品中“角儿”形象的诠释,也是以自己的学术探索作为重要目标,关于自我的认识,其背后更是文化群体对于自我认定、自我塑造的不断追寻。
据悉,此次展览将展至7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