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稳就业 深化共识促就业:我校2020年就业创业工作综述

来源: 学生工作部 时间:

    2020年春天,正值高校毕业生求职择业的关键时期,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毕业生们的就业安排。受经济下行压力和新冠肺炎疫情叠加影响,就业形势复杂严峻。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教育部、北京市多次就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进行专题部署。学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稳就业”的重要指示精神,各院系、部门在切实保障毕业生身体健康和就业权益的基础上,全员动员、多措并举,最大程度降低疫情对应届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造成的影响,努力实现毕业生更充分与更高质量的就业创业。


      在学校党委的支持和指导下,各院系、部门共同努力,截至目前,我校2020届毕业生就业率显著高于全国高校平均水平。在北京市“树立示范典型 引领就业工作”评选活动中,我校建筑学院获评“2020年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我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刘京、人文学院辅导员尚丽娟获评“2020年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个人”。

 

 

12月8日,北京市召开2021届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会,我校建筑学院获评“2020年北京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建筑学院党总支副书记李琳领奖

 

 

01

多措并举“稳就业”

      党委书记高洪多次强调,“就业是毕业生的头等大事,关系到家家户户,要千方百计实现‘稳就业’”。疫情暴发后,学校按照上级部署,专门开会研讨制定《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做好2020届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国家重点地区、重要领域就业,引导毕业生关注各省市公务员、选调生、各级各类企事业单位等政策性岗位的招聘;鼓励大学毕业生参军入伍;鼓励毕业生参与各地高校、科研院所、中小学等教师招聘工作;支持毕业生通过自由职业、自主创业等就业形态,灵活多样方式实现多元化就业。

 

城市设计学院本科毕业生秦建港、陈纲一2位同学“携笔从戎 丹青报国”应征入伍

 

       我校城市设计学院本科毕业生秦建港、陈纲一2位同学“携笔从戎 丹青报国”应征入伍,中国画学院詹佶昂、版画系司沛林、城市设计学院邢潇文、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张天成4名本科生赴云南剑川支教,30名本校毕业生被聘为科研助理。

 

 

我校第七届“研究生支教团”共4名成员,赴云南剑川进行为期一年支教

 

 

 

02

校企联动“促就业”

 

      “老师,今年还举办校园招聘会吗?”很多毕业生发来邮件,希望学校再次搭起校企合作桥梁。为此,学校多次致电常年合作的优质用人单位,了解行业动态,咨询招聘信息,并与在京艺术高校共同筹办了“北京艺术类高校京津冀联合网络招聘”、“2021届北京地区艺术院校毕业生秋季网络双选周”、与湖北美术学院联合举办“美美与共 携手战疫”线上招聘会3场大型线上招聘活动,涉及就业岗位千余个。


 

11月12日,31个展位在学校多功能厅有序排开,同学们拿着简历排队入场,这是我校今年举办的首场线下校园招聘会,受到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广泛关注。“为了多有几次面试机会,我走遍了校园招聘会的每一个展位。感谢学校组织了这场招聘会,这对于我们毕业生来说就是一场‘及时雨’。”一位毕业生感慨道。


 

      学校历届就业质量报告显示,校园招聘会是毕业生就业的主要渠道。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学校制定方案,根据上级提出招聘会场地“人均不低于2平米”的要求,对进场人数进行实时监测。作为为数不多举办线下招聘会的在京高校,为保障师生健康,学校各职能部门共同行动:就业中心要求入场单位招聘人员提前报备健康状况,外地单位人员还提供了核酸检测证明;保卫处提供安全保障服务,基建后勤处做好会场消杀工作。

 

 

秋季校园招聘会现场秩序井然,同学们和单位深入交流

      今年,就业中心把11月设定为“就业主题月”,组织了美的、紫龙游戏、网易互娱、丝路视觉4场校园宣讲会,带领学生赴奥雅设计、字节跳动2家公司进行“企业开放日”活动,丰富的就业主题活动吸引同学们踊跃报名参与。

 

 

我校师生一行30余人走进奥雅设计北京公司

 

03

全员发动“e就业”

      一个邮箱,一个公众号,成为了师生居家隔离期间的就业“信息岛”,连起了一条学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间的“信息线”,成为了学生个性化求职咨询的“信息源”。封校后,就业邮箱收到大量学生来信,2-6月期间就业中心共回复邮件300余封,出具求职证明百余份,答复毕业生咨询近400余人次,确保毕业生的求职诉求有回应。“央美就业指导报”公众号共发布940条招聘信息,涉及岗位3000余个,确保推送信息专业对口、发布及时。


      各院系通过召开线上班会的形式,传达就业政策,上起了线上就业指导思政课。中国画学院按“重点关注、重点推荐、重点服务”原则精准施策,做到“就业指导有人管,求职服务不断线”;油画系坚持班主任、导师责任制,把指导毕业生顺利毕业、成功就业作为班主任、导师的应尽职责;版画系、雕塑系、实验艺术学院通过微信群发布对口就业信息,引导毕业生处理好论文、创作、就业三者关系;壁画系使用同学们喜闻乐见的抖音、快手、B站等新的网络手段和学生沟通交流;造型学院基础部落实“一对一”就业帮扶机制;建筑学院组织线上校友见面会,以朋辈力量鼓励毕业生积极就业;人文学院开展毕业生求职心理调研,辅导员与毕业生深入谈心,做好心理疏导;设计学院对205名应届毕业生进行电话专访,全面摸排就业意愿;城市设计学院动员工作室导师、专业教师推荐毕业生;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发放应届生就业调查问卷和往届生就业情况追踪问卷,密切跟踪毕业生就业动态;研究生院为每一名毕业生建立实习就业档案,做到“一生一策”。

 

 

04

暖心服务“帮就业”

      疫情暴发后,学校第一时间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学生“不离家、不返京、不返校”工作的通知》。“老师,我谈好的实习单位去不了,怎么办?”“我找工作需要的证书放在宿舍,怎么办?”“我的单位要做政审,怎么办?”……学校就业工作队伍全员全天在线,各院系辅导员冲在就业指导工作最前线,细致解答各类就业政策,耐心安抚同学们的焦虑情绪,引导同学们认清就业形势,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努力找到一份相对合适的工作,获得一定的社会保障,千万不要好高骛远。”同样的话,辅导员们讲了一遍又一遍,苦口婆心的解答中饱含着一线就业工作人员对毕业生的爱与责任。


      隔离人群却不隔断关心,相距千里但心在一起。每个辅导员心中都有好几份台账,毕业生名单更是不离手:滞留湖北学生、建档贫困生、少数民族学生等就业群体的名单烂熟于胸。对于同学们提到的困难,辅导员们第一时间联系学校各部门解决。对应聘单位要求的推荐信、鉴定书等材料,在无法返校盖章的情况下,全部由辅导员手抄后签字拍照发给学生。在最忙碌的毕业季,辅导员们承担了比往年翻倍的工作量,他们把通知传达给学生,把问题化解在一线,把诉求反馈到各方,成为了我校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可靠基石。

 

 

05

结对帮扶“共就业”

      花家地与藏龙岛相聚千里,但我们美院人心手相连。按照教育部统一部署,我校与湖北美术学院结对成“一帮一”行动高校。两校在共享就业岗位信息、共同开拓就业渠道、加强就业创业指导、共用优质教学资源、共同开展创业实践活动、共同提升管理水平等6个方面开展帮扶合作。为此,两校联合举办“美美与共 携手战疫”校园网络双选会,合力促进毕业生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通过开展线上就业课、“一对一咨询”等活动,提供专业对口的生涯指导。


      12月2日,我校受邀参加教育部在武汉举办的“202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行动”。大会期间,我校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史文杰专程来到湖北美术学院,与湖北美院学生工作处处长袁首骥、招生就业处处长郭洪亮等人就继续做好两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交流,两校同袍情义益深。

 

 

武汉重点民营企业人才对接洽谈会上,我校与武汉妙物建筑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和武汉红人服饰有限公司签订2021年应届大学生就业招录意向协议书


 

06

成果转化“敢创业”

 

      学校大力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促进学生开展创新实践活动。在居家隔离期间,与湖北美术学院共同举办“使命在肩·创新有我”线上创新创业大赛。共有两校近百只支创新创业团队参赛,经过创客训练营,线上路演等方式的孵化引导,决出各类奖项67个,发放创业资金共计23.9万元,大赛奖励金均由我校支持,其中10万元用于支持湖北美术学院毕业生创新创业,活动的成功举办为央美·湖美青年创客搭建了交流学习的平台,缓解了疫情对两校学生就业创业工作造成的影响。

 

 

“使命在肩·创新有我”创新创业大赛线上开展

 

        我校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改革,形成了“1+3+X”培养与扶持模式,建立了专业教师与创新创业导师协同指导机制,旨在调动学生创新创业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将专业课题最大程度转化成创新创业实践项目,形成有效的产学研结合体系。该计划发布后,得到在校生的积极响应,共收到申报项目140份,覆盖所有院系、各学历阶段学生,有效营造了校园创新创业实践氛围。

 

 

 

校园内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宣传

 

      大学生就业工作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2020年大家辛苦了,2021年我们继续努力。”党委副书记王晓琳在部署2021届就业工作会上强调,就业工作要谋划在前,努力形成更大合力。据悉,2021届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达909万,北京地区高校毕业生仍维持在24.3万人,北京生源高校毕业生预计6.5万人,就业形势依旧严峻复杂。面对挑战,我校将持续深化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线上线下同时发力,通过举办多场就业讲座、招聘会、企业宣讲会搭建校企合作平台。同时坚持推进创业带动就业,支持学生创新创业,努力实现毕业生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