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美禁毒 | 作为朝阳群众,你对禁毒知识了解多少?

来源: 学生工作部 时间:
为配合6月26日国际禁毒日宣传活动
北京市将六月定为了北京禁毒宣传月
作为一名朝阳群众
是不是要具体了解一下呢?

来,小编为你准备好了



国际禁毒日

  20世纪80年代,毒品在全球日趋泛滥,毒品走私日益严重。面对这一严峻形势,联合国于1987年6月在奥地利维也纳召开了关于麻醉品滥用和非法贩运问题的部长级会议。会议提出了“爱生命、不吸毒”的口号,并建议将每年的6月26日定为“国际禁毒日”,以引起世界各国对毒品问题的重视,共同抵御毒品的危害。因为林则徐虎门销烟是6月3日起,共进行了23日结束,故将6月26日定为 国际禁毒日 。同年12月,第42届联大通过决议,正式将每年的6月26日确定为国际禁毒日。2001年落成的缅甸仰光禁毒博物馆。







  随着我国禁毒预防教育的普及,大众对毒品的认知已经比较普及,对传统毒品如海洛因、合成毒品如冰毒等都有了清醒的认识,绝大多数人都能做到主动远离,坚决拒绝。
  但是,如今的年轻人越来越多面对一些名称极具欺骗性的“特制药物”,比如“草本兴奋剂”、“研究化学品”、“合法兴奋剂”、“合法快感药”……许多人因为听着“无害”而丧失警惕,好奇心驱动之下开始尝试这些药物。殊不知,这些都可能是新精神活性物质!

NPS,第三代毒品
  新精神活性物质(New Psychoactive Substance,以下简称NPS),又称“策划药”或“实验室毒品”,是不法分子为逃避打击而对管制毒品进行化学结构修饰得到的毒品类似物,具有与管制毒品相似或更强的兴奋、致幻、麻醉等效果。
 它是继传统毒品(如鸦片、海洛因、吗啡等)、合成毒品(如冰毒、摇头丸、麻古等)后,流行全球的第三代毒品。


新型精神活性物质在过去的一年里继续出现,数量大增。截至2015年10月,会员国报告了602 种新的物质,与2014年10月报告的388种物质相比增加了55%。
——国际麻醉品管制局2015年年度报告


新精神活性物质蔓延的风险加大。2015年,全国破获制造冰毒晶体案件484起、氯胺酮案件118起,同比分别上升17.2%和12.4%。
——《2015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


NPS主要分类
  吸食NPS的效果与毒品一样,是物质作用于人体中枢神经引发兴奋、致幻等,大剂量服用与毒品无异。由于NPS变化多端,更新很快,绝大多数NPS并未被列管,其制造者、贩卖者相当于钻了法律的空子。法网恢恢,疏而不漏,随着列管目录的快速更新,他们最终还是逃不脱惩罚。
  目前,NPS主要有下列七个类别:





  
  面对NPS的迅速蔓延,世界各国都在不断更新列管毒品的种类。2015年10月,我国实施《非药用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列管办法》,一次性就增加了对116种“新精神活性物质”的管控。


NPS危害
虽然NPS被黑心毒贩们宣传为“无害”、“不成瘾”,但事实上,其危害和合成毒品非常类似,它引起的反应以兴奋、致幻为主,它对人体的伤害也特别大,尤其是对神经、精神系统的损害比传统毒品还要严重。


  由于NPS会导致不可控的兴奋和冲动,极易引发暴力行为、性乱行为,前者会引发对不特定人群的暴力犯罪,后者则会导致性病、艾滋病等的感染传播,因此NPS会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和公共卫生问题。


NPS和毒品对人类的伤害别无二致,但是,它最大的危害性表现在其传播过程中往往被伪装为无害、无成瘾性,造成其接触者——尤其是部分青少年——丧失警惕,不以毒品为毒品,这才是它最可怕的地方。


“无害”的假象,导致很多人在好奇心驱动下做出尝试,以致其往往波及深广,对社会造成巨大危害。


我们在做咨询的时候会问受访者会不会想使用毒品,大部分人都说‘不会’。接着再问会不会想用‘新型毒品’,他们就说不知道概念。但当你向他介绍过后,他们会恍然大悟——自己身边就有一些人在用”。
  ——福建艾滋病防治志愿者协会 晓轩


“在吸食新型毒品的青少年中,第一次吸毒时听说不会上瘾的比例接近三分之一。”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禁毒教研室主任 李文君


拒绝被伤害,拒绝NPS
  保持警惕:当你身处娱乐场所、封闭的交通工具、酒店等场所时,心中必须保留一丝警惕。如果遇到陌生人、你不熟悉的朋友等,声称给你的饮料、药片、粉剂等有提神、快乐、兴奋、快感等“功效”的,都有可能是NPS!



  认清人心:有些人本身已经迈过好奇心这一关,对毒品有了防备的心理,但是面对朋友的劝诱,又觉着”却不过面子“、”不好意思拒绝“,踏上了成瘾的第一步。遇到这种情况,请想一想,假如对方明知这是毒品仍然劝诱你服食,面对可能毁掉你一生的巨大恶意,你还有必要不好意思吗?


  果断处理:如果对方自己也不明白这是毒品,而你已经了解其毁灭性的危害,则必须负责任地告知对方可能的危害,如果他执意不听,还有必要实施进一步的举措——比如报警、告知老师、家长等,千万不要心存侥幸,你的果断将拯救一条年轻的生命。




毒品也是我们一直关注的问题,
那么青少年如何有效的避免接触毒品呢?


  首先,要充分认识青少年群体吸毒的特征。调查表明,吸贩毒人员大多是18—35岁的青少年,他们的共同特征主要体现在:一是文化素质低,缺乏社会竞争力;二是无正当工作,无所事事,经常出入娱乐场所;三是不求上进,贪图享乐,游手好闲、生活腐化。四是没有固定经济来源,靠以贩养吸,以抢养吸,以盗养吸,以卖淫养吸来维持高额毒资。


  其次,要识破吸贩毒分子引诱吸毒伎俩。
伎俩一:谎称“K粉、摇头丸不是毒品”。事实上,K粉、摇头丸不仅是毒品,更是毒性直接摧毁脑部神经、毒害更大的毒品。
伎俩二:谎称“吸一两次毒品又不会上瘾”。很多毒贩花言巧语,甚至现身说法,声称自己吸毒很多次都没有上瘾。而实际上,一般来讲,毒贩子本身也是瘾君子,其实早就染上了毒瘾。众多吸毒者的亲身经历是:一朝吸毒,永远想毒,终身戒毒。
伎俩三:免费尝试。等他人吸食上瘾后,毒贩们再高价出售毒品给上瘾的人,从而谋取高额利润。所以,大家要相信: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贪小便宜,必有大损失。
伎俩四:声称“吸毒能治病”。我们知道其实毒品本质上也是一种精神药品或麻醉药品,在医学上有麻醉、止痛、亢奋或抑制神经等功效。但如果正常人滥用这些药品就会严重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损害大脑机能,影响血液循环和呼吸系统功能,还会降低生殖和免疫能力,甚至导致死亡。
伎俩五:鼓吹“吸毒是有钱的象征,现在有钱人都吸毒”。
伎俩六:利用女青年爱美之心,编造“吸毒可以减肥”的谎话。


  最后要坚决做到远离毒品。有效预防和抵御毒品的侵袭,既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关爱与保护,青少年自身也要提高防范意识,学会自我保护。
珍爱生命
远离毒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