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永星
军魂不改,筑梦为堤
2010级城市设计学院产品设计专业本科生
2012年参军入伍,曾服役于海军旅顺基地,2014年退役
现于北京某文化公司任艺术总监
2021年7月28日,跟随北京蓝天救援队参加河南省卫辉县抗洪救灾行动
7月17日以来,河南省遭遇极端强降雨,中西部、西北部地区出现成片大暴雨,部分地区特大暴雨。20日8时至17时,中部和西北部出现大到暴雨,郑州、焦作、新乡、洛阳等地部分地区出现大暴雨,郑州中西部局地特大暴雨,多地发生水灾。灾情发生后,蓝天救援应急协调中心迅速启动“后方救援支持平台”,以最快速度集结各地救援队,连夜赶赴灾区增援。
水灾一线架起的“蓝色堤坝”中,有一名退役海军战士,凭借着过硬的体能和素质,成为了一艘救援冲锋舟的领队。
轩永星
中央美术学院2010级本科生
2012年参军入伍
奔赴·守护
轩永星是河南人。他的老家,是素有“胡辣汤之乡”美名的周口市,“这次也受灾严重。”听闻家乡河南遭遇暴雨洪灾,他一时难以置信。但军人的铁血和担当让他很快镇定下来:“捐款捐物也好,去一线帮忙也好,总之一定要做点什么,参与到救援中去。”7月28日,他随北京蓝天救援队赶赴卫辉。尽管已经做好心理准备,但当亲眼目睹灾情的一刻,“心里还是感到很悲凉。”原本繁华的县城闹市,如今却成了一座“水中空城”。在冲锋舟上拍到的照片,“天气已经转晴,光看上面的房屋和蓝天白云,好像跟咱们生活的城市都差不多,再往下一看,发现洪水已经漫过一楼了。”他对受灾现场的描述,平静的声音里压抑不住丝丝痛心:“街道边泡着各种汽车,加油站旁边还停着很多车,甚至都能想象出,洪水来的时候,车上的人还没反应过来,只能先弃车逃跑了。灾难就像一瞬间降临的。”
抗洪抢修中(后排右一)
争分夺秒的前线,没有太多时间留给哀思。“去之前情绪还比较激动,但真的去了现场以后,必须得赶快投入到行动中去。”此次轩永星和队友们的主要任务是抢修新乡医学院。为了给被救援的人员留空间,冲锋舟上最多不能超过四个队员。“我们属于第三梯队,主要是抢修设施设备、转运重要物资和城区的消杀任务。”三天两夜,身兼数任,湍流激岸,泥泞沾满双腿;暗潮涌动,浊流覆没身躯。水域救援现场,有他们负重工作的背影:操舟压船、修筑堤坝,跳入水中托起被困群众,桥梁清障架起生的希望;消杀的岗位上,他们无数次背起弥雾机,伴随着轰鸣声穿行在大街小巷;运送物资的队伍中,他们不辞辛劳风雨兼程,卸货搬运不见倦意,任务完成后,路边潮湿的角落响起短暂的鼾声,每天只有四五个小时的临时休息时间……“我们这两天住的都是仓库,找个布随便一铺就躺那睡了。随时都有任务,都是临时的。”后来情况有所好转,“路边一些排完水的宾馆会主动提供房间让救援人员休息,不过大部分都洗不上澡,也不能洗脸刷牙,就是凑合凑合,第二天还得干活儿呢。”
回顾父老家乡遭受的灾患,轩永星话语中难掩哀恸;而当谈及自己在救援一线的艰苦环境,他却透着云淡风轻:“准备活动时,我们已经想好了各种应急预案,实际到位之后,面临的困难已经比我们想象的少多了。既然我当过兵,保护家乡就是我的责任,也是我的动力,没有什么困难可言。”
逆行的背影(左一)
军魂·传承
轩永星的外公、大伯都是军人,外公曾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役,大伯曾是对越反击战中的一员。在他们的言传身教下,轩永星一直都怀着一份保家卫国的英雄情结。外公有一张年轻时的照片,戎装白马、英姿飒爽的模样给幼小的轩永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小就有一个参军的梦想。2012年发生了很多事,钓鱼岛事件暴露出的民族矛盾,还有我们海军的辽宁舰中国第一艘航母入列,都给了我很大的震动,让我下定决心成为一名海军。”于是,那一年部队招收央美在校大学生入伍,他毅然携笔从戎,并如愿站在了军舰甲板上,守护祖国领海的滔滔巨浪。
在央美2017年毕业典礼上担任升旗手(右一)
讲起海上军旅生活,除了基础的战术训练,轩永星还特别提到了海军的游泳特训。“会直接把你扔到海里边儿,让你学会自己求生的技能。虽然浅海不会有太大危险,但如果不会游泳的话,直接被扔进水里会很慌张,只有保持镇定,真正独立地站起来,才发现这水是压不住你的,就能慢慢适应水中的环境了。”海上淬炼出的素质和胆识,在保家护民的抗洪一线闪耀着独属于军人的荣光。卫辉市大半个市区泡在水中,水面杂物沉浮,水深至少两米,水下地形复杂,泛着浓浓腥气。在这种情形下,冲锋舟是必备装备。凭借着退役海军扎实的水性,轩永星与另一位特种兵出身的队友挑起了所在冲锋舟领队的大梁。“我们会在前面探路,先把路线熟悉一下,再去勘察水中的情况。”轩永星跟随出征的北京蓝天救援队,是民间专业的救援团体,其中不乏轩永星这样的退伍军人。他们的组织纪律性和过硬的体能素质、丰富的救援经验,为救援行动提供着强有力的输出。“像卫辉这样的重灾区,只有掌握一定技能的官兵和专业救援队才能进。”轩永星不无自豪地说,“我本来还是志愿者,因为这次行动也提前转正了,现在属于北京蓝天救援队的预备队员。如果我没有当兵这个经历的话,可能我们救援队就不会让我去了。”作为曾经的海军战士,轩永星向洪水中无私奉献的救援队、志愿者们致以崇高的敬意:“他们都是这个时代最可爱的人。河南的老乡们、咱们的国家和民族,一定会永远记住他们的恩情。”
当年抚摸泛黄旧照的小手,如今早已接过巍巍的钢枪;甲板上曾眺望过的红日,始终燃烧在一颗保家卫民的心脏;儿时种下乘风破浪的梦想,在江河洋溢的关头筑成一座钢铁堤墙。
轩永星与救援队友们(左三)
信仰·希望
“亲眼见证了很多感人的场景,尤其是当地老乡们对援队的支持。”队伍所到之处,都受到老乡们最热情的接待:“吃的、住的,有什么拿什么,不让我们花一分钱。当然,咱是去帮忙的,尽量都不会要老乡们的东西。”先前时刻关注汛情的轩永星,也亲身体验了一把网络上传播甚广的“河南老乡暖心投喂”:“救援队临时休息的仓库,被当地志愿者和老乡们知道了,他们就会自发地把家里最好的食物拿出来给救援队,比如胡辣汤、烩面、饺子等等。”一碗热气腾腾的汤面,传递着中国人骨子里的淳朴和温良。当地的村民们还自发组织起来,帮助救援队引路、做饭、搬运物资。
救援队合影(右五)
坚强团结的河南人民,用自己的方式守卫着脚下这片热土;爱心物资、志愿奉献也从全国各地源源不断地赶来。“我们一路上碰到了很多车辆,上面的标语都特别震撼人心。像‘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句话,可能之前咱们只是在网络或者书上看到过,但当你真的到了救援现场,就会发现这个力量确实太强大了。无数力量团结起来,真的可以战胜一切困难。”轩永星回忆道。中华民族在大难前的表现总是令世界动容。当所爱之人、所系之土一朝湮落,中国人并未沉溺于呼告和哀惶,而是, 选择了比以往更加紧密地汇聚、凝结,用喷薄而出的爱与希望重建家园。令轩永星感到欣慰的是,支援队伍中涌现了很多青少年,有的甚至还是小学生的模样。“少年强则国强嘛。咱们生活在一个和平年代,都被保护得很好,可能没有经历过这种灾难。但是当它突然降临在你身边,生活发生巨变,不得不去面对这些困难,在这个年纪里学会团结、担当,对正确的价值观、危机意识、民族责任意识的塑造都是非常深刻的。”
尽精微 致广大
谈到价值观的塑造,轩永星表示,央美“尽精微,致广大”的校训精神和文化熏陶,始终激励和启发着他的人生取向。“我们每个人所做的贡献可能看上去微不足道,但却与国家社会的命运息息相关。心存大爱、家国情怀,其实在咱们学校的创作活动都能体现出来。不管是全国的疫情,还是这次河南的洪灾,咱们学校都保持着高度的关注,并且用自身的方式积极地做出贡献,这一点也始终影响着我。”勇于担当、守望相助,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亘古不变的信仰。“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拥有这样一个精神的民族,是永远不会被打垮的。希望我们的河南老乡们一定不要悲观,洪水总有一天会褪去,有我们的国家、人民做后盾,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
轩永星在救灾现场拍到的标语
水患无情,但也正是在无数患难中,在无数如轩永星一般挺身而出的背影中,我们看到,没有任何东西比信仰更为珍贵,也从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如此之多的困难,却仍怀有如此多的希望。
轩永星当年的毕业设计是一组茶器,名为《观沧海》。取材于他的海军经历,撷取了航空母舰舰艇为灵感元素。作品介绍的结尾,是一首小诗:
我希望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流水穿石,至柔驰骋于至刚;
我希望
铸剑为犁,化干戈为玉帛。枪炮入库,石上生命之花常开;
我希望
太平洋太平,沧海横流,和平之风劲吹;
我希望
这个世界明天会更好
茶具组合 《观沧海》
采访/文字 朱皓月
审核/校对 吴兆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