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贷·骗·局
校园贷是2016年轰动校园及各大社会舆论话题之一,起因事件为河南某高校的一名在校大学生,用自己身份以及冒用同学的身份,从不同的校园金融平台获得无抵押信用贷款高达数十万元,当无力偿还时跳楼自杀。那么,究竟什么是校园贷呢?
此处的P2P贷款平台即为所谓的校园贷,相信你也曾看到有些学长学姐转发或者求注册这些校园贷平台。各种形式的学生贷款提供方大约有100来家,其中包括分期付款购买、P2P网上平台,还有像电商巨头阿里巴巴和京东的金融产品。根据报告指出,一些提供方承诺,通过一些简单的过程,只需5秒就发放贷款,而另外一些提供方则推出贷款利率折扣。
根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我国六成以上的大学生通过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贷款,大部分的贷款用于购物。(买买买!)呐,做人啦,最重要的就是开心嘛,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既可以减轻家庭负担,又可以买到自己梦想得到的东西,甚至可以作为创业基金,何乐而不为呢?
但是
理财有风险,校园贷需谨慎!
各大高校中
因为校园贷款而被扰乱生活的同学有很多
这些校园贷款骗局,你知道多少?
校园贷骗局
1
低利息 高费用
大多数网贷平台在宣传校园贷产品时,都会突出“低利息”。然而,很少有同学会关注协议中除利息之外的服务费、违约金、咨询费等。有的网贷平台会通过设置繁琐的提前还款条件、逾期时故意不提醒等方式让学生支付额外费用。相关调查显示,目前网贷平台多数产品的年化借款利率在20%以上,所谓的“低利息”并不可信。湖南的一名大学生于2015年3月在某网贷平台借款5500元,实际需还款高达7800元,其中包括500元服务费。一旦逾期还款,还将产生高额滞纳金。
警示:在签署贷款协议时,一定要仔细阅读协议条款,尤其要注意协议中除利息以外的手续费、违约金等费率,不要轻信商家宣传。
2
越便捷 越便“劫”
一些网贷平台在申请校园贷款时只要求提供个人的学籍信息、家庭和朋友联系电话、本人证件照片,“最快3分钟审核,隔天放款”等博人眼球的广告更是随处可见。程序的简单化在给申请者带来便捷的同时,也给别有用心的人提供了可乘之机。有的同学碍于人情关系、受骗“兼职”等原因,用自己的身份证件替别人办理贷款。这种行为风险很高,因为一旦对方无力还款,剩余的债务就将由“被”办理人独自承担。现实中,甚至出现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网贷平台的审核漏洞,盗用多名学生身份信息办理贷款的情形。江西一名大学生L没有问清细节便将身份证借给A同学办理“贷款”6000元,结果A同学自己只还了800元,L同学不得不每天一下课就打工挣钱来偿还余款和利息。
警示:要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证件和其他个人信息,不要将证件借给他人使用。
3
担保零要求 催款全方位
大学生大多没有独立经济来源,稳定的还贷能力比较弱。网贷平台为什么愿意向大学生发放贷款,并且不要求提供担保或抵押呢?细心的同学应该可以发现校园贷的申请过程不论怎么简化,登记宿舍地址以及父母、朋友甚至辅导员电话等却一个都不能少。在我们了解的案例中,一旦学生贷款还不上,一些网贷平台并不会通过正当途径追款,而是采用给父母、亲友、老师群发短信、在校园里贴大字报,甚至安排人员上门堵截等威胁恐吓的手段向学生催款逼债。一名大学生的父亲在向青少年维权在线求助时写道:“孩子借了钱沒法还,经常有催收公司打电话催账、恐吓,压力巨大,借东墙补西墙,越陷越深。”
警示:如果已经申请贷款,一定要按时还款,如果遇到还款困难应及时向父母或老师求助,切忌同时在多家平台间互贷互还。
4
分期购物 质量难保
有些网贷平台针对大学生推出了分期购物功能,这和成熟的网上购物平台提供的分期付款服务是不同的。后者是为了通过多元化的支付方式吸引更多消费者,而前者本质上是以消费之名行借贷之实,借贷成本高且所经营商品的质量也难有保证。2015年下半年,中国电子商务投诉与维权公共服务平台收到对某Q和某L分期网购平台的消费投诉就达数百起,在消费金融领域投诉案件中占了近半数。
警示:如果确有提前消费需要,可向父母说明情况预支生活费,或者向同学朋友求助。使用分期付款消费时,应选择信誉度较高的购物平台。
君子爱财
取之有度
用之有益
治之有方
其实有时候,骗了我们的不只是网上不可信赖的校园贷款平台,还有我们日益膨胀的贪心。大学生应该树立理性消费、量入为出的消费观念,控制超前消费,掌握一定的金融借贷知识,不要被一时的享乐和诱惑所蒙骗,为日后埋下不可挽回的苦果。